2015年3月17日,清华-普林斯顿生命科学研讨会于清华大学郑裕彤讲堂内举行,两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生命学院、医学院以及其他院系的200多位师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致开幕词,对远道而来的普林斯顿教授团队表示欢迎,介绍了清华与普林斯顿的渊源,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
围绕着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微生物致病机制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两校生命科学界著名专家和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上午的研讨会分别由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冯莉惠和普林斯顿康毅滨教授主持,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前系主任Thomas E. Shenk教授和Lynn W. Enquist教授,分别做了题为“长寿蛋白是古老的病毒控制因子”和“疱疹病毒粒子释放过程的活细胞荧光成像”的演讲,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呈现病毒的生命历程特性;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向烨研究员则试图通过解析噬菌体phi29尾部蛋白的结构来研究噬菌体将DNA分子注入细菌体内的机制。接下来,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现任系主任的Bonnie L. Bassler教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细菌利用群体感应互助互生的场面,并提出了通过抑制群体感应来抑制细菌致病性的方法;清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Babak Javid则向大家介绍了结核分歧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普林斯顿助理教授Alexander Ploss则从他一直在研究的肝炎病毒入手,进行了寄主屏障分析。
下午的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李蓬教授带来了她对脂滴融合的生化生理学机制的理解;作为癌症研究领域的专家,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学系康毅滨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乳腺癌细胞转移特性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最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的陈晔光教授利用详实的实验数据展现了Dapper1 通过诱导 Dishevelled蛋白的自嗜降解而抑制Wnt信号的过程。
来自两校的嘉宾分别作了高水平学术报告,介绍了各自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师生都有意犹未尽之感。本次研讨会为清华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建立了交流学术成果的良好平台,为两校科研接触人才提供了展示当前各分支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的机会。同时,研讨会还对过去几年来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展望了生命科学在全球范围内学科发展趋势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